李颖Amy 做一个可以传承的画廊

作者:朱凡 2014年2月27日 专题话题
艾米李画廊负责人李颖Amy
艾米李画廊负责人李颖Amy
从22院街迁出并启用新名字的艾米李画廊完成了在草场地的周年“开拓”,在李颖看来,进入画廊业开始的所有境遇都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新年伊始,完成画廊空间的二次扩张无疑也是机缘之下的顺遂。以其名字命名的艾米李画廊并不避讳强烈的个人风格,在画廊成立五年之际,李颖重申,做画廊绝非是“短平快”,而希望做一个有年头的醇厚的画廊,可以传承的那种。

Hi艺术=Hi 李颖=李
酝酿在水到渠成中成型

Hi:你是在什么时间进入画廊业的?最初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是什么?
李:2008年奥运会后我进入的画廊业。在很多人看来,我进入艺术圈似乎是一件很突然的事情,但实际上我和这个圈子很早就有很多的接触,居住在法国时就和很多大牌优秀的艺术家们有着良好的朋友关系。开画廊的时间点不是我刻意选择的,对我来说就是多年的酝酿在一个水到渠成的契机中成型。

Hi:那为什么会将画廊选址在22院街?
李:这是因为今日美术馆的前馆长张子康,对我来说他是我进入这个行业的Key Person,我很感激他。

Hi:与艺术家的交游与画廊实际运营还是有一定的差异,那么,最初对于画廊的定位是什么? 
李:其实从画廊的艺术家名单就可以看出来,艾米李画廊的定位一直是构建一个发掘、扶持、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国际交流平台;此外,还和数十个非常成熟优秀的艺术家及策展人合作,举办学术性展览。目前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是从画廊开幕一直合作至今,这非常难得。

Hi:在运营的过程中,这一定位是否发生变化,抑或一直在坚持?
李:定位没有什么变化,随着画廊的持续运作,越来越清楚机构自身和对艺术家的需求,更多年轻有潜力的艺术家不断的增加,与之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会相应的调整,但是一直都在坚持做展览,出画册。

Hi:在画廊开始之初,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是怎样的?
李:开始的时候眼睛和心会告诉你要什么。我真正介入当代艺术是从纽约开始的,作为第一届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其中的一员,有机会接触到吕鹏、马嬿泠等艺术家的作品,当时就非常喜欢,回国后的首展自然就会与他们合作,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同时,画廊的审美品位在6年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进步,才有了今天相对稳定并逐渐壮大的艺术家名单和数量。
李颖Amy 做一个可以传承的画廊
我感谢因为搬家导致的那段最困难的时期

Hi:艾米李画廊经历了从22院街到草场地的迁徙,这一过程对画廊运营产生哪些影响?遇到哪些困难或是获得新的优势与资源?
李:我相信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画廊都是被动搬家的。迁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肯定的,心态也会非常纠结,因为你会遇到很多的具体问题。比如找什么样的空间,搬迁之后如何通知藏家,加上启用新名字等等问题,但是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这也算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我特别感谢经过的这段时间,因为它让我更清楚地看到很多事情,比如团队与艺术家的不离不弃,藏家的支持和鼓励,画廊从此反而有了更多其他的可能性。栗宪庭老师说,改了名字就是表了决心,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积极正面的工作态度,给这个行业树立一点信心。

2014年,艾米李画廊旁边的租户迁出,画廊的空间顺势扩大,展示空间将达到800平米。目前正在装修过程中,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展览展出,同时也为作品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014年3月12日的马年首展是和我们画廊新合作的艺术家的展览:范娅萍个展--我不在我所在的空间,策展人为冯博一老师。由于作品体量和数量的原因,我们将同时启用两个空间。我将这次空间扩张视为又一次水到渠成的过程,画廊在冥冥之中经过头一个五年后要迈入新的阶段。

Hi:随着新空间的扩充,艾米李画廊在空间与展览安排上有怎样的考量?
李:我们全新的展示空间将是两个可独立或可以打通成一个大的空间,我们可以策划做一个大型展览,也可以同时做两个个展,随着画廊合作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这样空间上的扩展就可以满足更多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会所性质或和其他行业的品牌合作展示空间。总之,扩大后的画廊空间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使用起来会更加游刃有余。
李颖Amy 做一个可以传承的画廊
选择艺术家我相信缘分

Hi:谈到艺术家,艾米李画廊与艺术家的合作类型是怎样的?合作数量有多少呢?
李:独家代理和松散合作都有,各一半左右吧。比如马丹、李继开、郭剑、张琪凯、茹小凡、马嬿泠、叶甫纳、于凡、马克•帝格朗尚(Marc Desgrandchamps)这都是代理合作的艺术家,像叶永青、何多苓、尹朝阳、彭薇、刘俐蕴、吕鹏、等是相对密切合作的艺术家,如谭平、王潢生等更多的是按照项目来进行合作。

Hi:在未来会不会更进一步增加深度合作的艺术家名单? 
李:当然,画廊每年会有2个或以上的艺术家进入名单,马年首展的艺术家范娅萍就是新名单里的艺术家之一。

Hi:在新入名单的选择上有没有特别的考量?
李:我很相信中国人说的缘分,与艺术家合作也是一种缘分。我个人选择艺术家会先选人品,其次再考虑作品,我们坚信一个人的品质会是未来合作的保证,这也一直是我们做事的原则,就像我们从不拖欠应付的钱款。我们知道画廊不是一个短平快的买卖,我希望做一个有年头的醇厚的画廊,可以传承下去。

Hi:如何为合作艺术家安排外部机构如美术馆等其他推广计划?
李: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越来越重视与机构合作推广艺术家。比如李继开,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展览计划,今年的计划也在最后确认的过程中。马丹,今年4月会在画廊举办个展,年底在巴黎也安排了个展。2013年首次合作的艺术家郭剑,去年带他的作品到了美国和台湾,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今年除了画廊的个展计划,他还会在艺术北京上有一个比较大的展出计划正在实施。
其草场地空间的开幕展《天工开悟》在不同媒介作品间形成了新的对话语境
其草场地空间的开幕展《天工开悟》在不同媒介作品间形成了新的对话语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Hi:那艾米李画廊去年参加了哪些艺术博览会?
李:2013年我们有刻意减缓博览会的节奏,一是因为搬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二是确实作品数量不能满足展览需求。因为,去年画廊的作品销售成绩还不错,导致作品数量跟不上艺博会的脚步。2013年我们只参加了艺术北京,台湾和纽约汉普顿的艺博会,取消了迈阿密和欧洲的展会计划。2014年的艺博会计划至少要参加3到4个。

Hi:你怎么看画廊在艺博会的推广?以及对画廊本身的作用力?
李:艾米李画廊一直重视艺术博览会,我们曾经最多的时候一年参加过6个艺博会,赵力老师曾经开玩笑说我们是画廊界的劳模。近几年,我们比较注重国内的艺术博览会,海外的计划相对比较少。当然海外比较重要的艺术博览会对于国际推广和提升艺术家的国际知名度是有一定帮助的。但事实上,画廊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艺术家的作品没有到位, 对于推广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就像马丹,去年都没有做展览,即将在4月份的个展作品基本上都已经预定出去了。所以,现在只能慢一点。

Hi:从这一点而言,艾米李画廊还是给予了艺术家很多创作的空间?
李:是的,作为一个好的画廊,我们除了要帮助和配合艺术家做好作品完成后的工作之外,不仅要给他们充分的创作时间,还会给艺术家引进不同的机会。比如叶甫纳,去年在我们的协助下在香港举办了个展,今年4月还会在巴黎有一个个展项目。画廊会根据不同艺术家的媒介与作品形式作出相应的计划安排。
于凡个展现场
于凡个展现场
拒绝随波逐流的淡定

Hi:现在,画廊普遍与策展人的合作不像从前那样紧密了,你如何看待画廊与策展人的关系?
李:我们基本上还是比较偏向策展人机制的,之前的合作就非常多,将来的展览希望能够完全由策展人来完成。

Hi:那么你觉得策展人制度对画廊的优势在哪里?
李:在22院街时,画廊与策展人的合作基本上是一半一半,并且合作的策展人相对比较固定。现在倾向于选择和不同的策展人来合作,原因是我个人精力有限,所以希望借助策展人的合作机制。这样我们的分工更清楚,首先把我解脱出来,策展人负责来梳理艺术家在学术领域的工作,去跟艺术家沟通,我可以去做一些更需要我去做的事情。我想现在有很多画廊是因为费用的原因减少了与策展人的合作吧。

Hi:艾米李画廊区别于其他画廊的特征在于什么地方?
李:相信每家画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艾米李画廊的风格,或者可以说是我个人的特质。我认为是一直以来比较稳,这么多年艺术市场的起起伏伏画廊并没有随波逐流,合作的艺术家非常稳定,展览做的更丰富也更有意思。我们对于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定位一贯至之,注重学术与商业的结合,关注并推广年轻艺术家,不会因为市场的短暂热度去跟风。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风格。

在展览中寻找新的火花

Hi:包括刚扩大的新的展示空间,你对艾米李画廊的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李:越做越好,与越来越多好的艺术家合作,当然,挣更多的钱,哈哈。

我们希望能与一些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合作并产生火花,对于之前一直合作的艺术家,我也希望在未来的展览中,可以发掘更深的深度,寻找更多可研究的空间。其实,做画廊太辛苦了。

Hi:2014年的展览计划已经确定了吗?
李:基本上已经全部确定,2015年的计划也已经确定了一部分。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