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80后新锐掌柜的年轻资本

作者:罗颖 来源: hiart.cn 2012年11月17日 专题人物
从三里屯转战798,杨洋将这次地理位置的迁移视为杨画廊在某种意义上的一个新的开始。这家创办仅两年的画廊虽尚未完全凸显自己的个性,却显露了它不盲从的天性,在成长中建立自己的风格。如果说现在已到了80后艺术家登上舞台的时刻,那么是否也意味着80后“新锐”掌柜是时候出场了?
历练的开始

刚从多伦多艺博会回来的杨洋,尽管脸上还未褪去舟车劳顿的疲惫,但谈起第一次参加亚洲地区之外的博览会时,她仍显得余兴未了,“卖出四件,外加两个订单,算起来还没亏本”,虽谈不上满载而归,却小有收获。翌日,杨洋又将启程,带着尾加杏奈、陈卓、关音夫、孔令楠、叶凌翰这些新老面孔再次赶往艺博会的下一站——台北。
在如此密集的行程中,杨洋心里始终还惦记着另外一件事情——联合画廊同行,组织藏家沙龙,扩大收藏群。从杨画廊进驻798开始,杨洋就在酝酿这一计划,她的想法和目的简单而直接:定期集结各家画廊的新老藏家,请资深艺术经纪人为他们做导览,增进他们对艺术品的了解,达到藏家资源共享的目的。并很快付诸实践——撰写方案,逐一拜访798里的画廊。她不仅有开诚布公的态度,更有着不惧艰难敢于实践的行动力。但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不是一条直线,在得到多家画廊的口头允诺之后,却未见他们有任何实质行动。但计划并为因此搁浅,在“绘画课Ⅱ”前夕,杨洋向十位藏家发出了邀请。最后却只来了一位,沿着此前设计好的路线,杨洋亲自为这位藏家做了一次导览。“有钱人都比较忙” ,天性乐观的杨洋自我安慰到。但即便只有一人,也没有打消她的积极性。“我之后会把方案写得更清楚详细,再去多邀请一些人,只要20个人里面来5、6个我就很满意了”。过去9年的工作经验让她深知国内画廊存在守株待兔式的经营方式的诟病,并坚信开发和培养藏家的必要。她洋溢着年轻人的热情与责任,希望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圈,有竞争更有交流。但就像80后艺术家常常遭受外界的质疑一样,这位80后掌柜的历练也不过刚起了个头。

“我喜欢走混搭路线”

对于仅有两位签约艺术家在手的杨画廊来说,精选优质的“货源”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杨洋以每周走访两位的速度看了近百位艺术家的工作室,深切体会到“凿石索玉,剖蚌求珠”的心情。而画廊也通过不断地群展的形式为年轻艺术家提供试验场,比如已经举办了两期的“绘画课”就是杨画廊为选拔艺术家,打造的一个重要平台。
就像纽约画商布伦特•希克玛所说的:“我们的工作有点像是催生者,随时都在想办法谋合艺术家的欲望以及私人藏家和美术馆的需求。”从最初站在藏家的角度选择视觉愉悦作品,到现在将学术性纳入考量的因素,以及艺术家是否有可能留在美术史里?作品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波的潮流?学术和市场能否兼得?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是导致杨洋至今尚未签约艺术家的原因,宁缺也毋滥。对于学计算机专业出生的杨洋而言,学术一直是她的软肋,但是她用勤勉来弥补专业上的薄弱,比如去中央美院恶补了美术史和艺术管理。“我还是学生,仍在学习中”,杨洋说得非常直接。但今年杨画廊的展览已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面貌,以化学材料为绘画媒介郑云翰就颠覆了杨画廊往日的“清新范”,这正是杨画廊释放的“稳中求变”的信号。“西方有些画廊分得很清,要么全是纸上作品,要么全是装置。经营画廊就跟穿衣服一样,我喜欢走混搭路线,每个款式都有一件” 。此前以绘画为主打的杨画廊,目前也正积极地物色影像、装置、雕塑等符合画廊品位的混搭“款式”。做摄影的蒋鹏弈就是杨洋颇为看好的一位。
但伦特•希克玛所说的似乎还遗漏了一点,画廊老板除了面对艺术家和藏家,内部管理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对这位年轻的画廊老板而言,对画廊专业人才的渴求一点也不亚于艺术家。这或许也是杨洋在总结自己过去两年的表现时,只给了70分的原因之一。九年间,杨洋从一名事无巨细、任何杂事都需亲力亲为的画廊工作人员,到成为如今拥有属于自己画廊的老板;从一位对艺术完全不感冒的局外人,到如今把艺术当成自己的信仰。她依旧维持着巨大的心理优势:“我是一个新的画廊老板,还年轻,允许自己犯一些错误,画廊能够坚持活着是最重要的”。

相关人物

相关空间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