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o Ceresia 中国当代艺术的环境没有让我失望

Roberto Ceresia
“作为在上海的意大利画廊主,可能我的咖啡机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不过我肯定不能泡出最好的普洱茶。”——Roberto Ceresia
在《Hi艺术》2014年第一期的“Hi画廊”专栏中,该栏目统筹编辑滕昆提出了一个“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开画廊”的选题,选项囊括20年历史的红门画廊、名声响当当的香格纳画廊、低调内敛又不容忽视的麦勒画廊、同样低调内敛的James Cohan 画廊以及在上海近两年来相当活跃的由意大利人Roberto Ceresia创办艾可画廊。
下面附上关于艾可画廊的采访花絮。专题详情敬请翻阅手头的《Hi艺术》2014年1-2月合刊杂志162-165页《咖啡机与普洱茶》。

艾可画廊 主空间
Hi艺术=Hi Roberto Ceresia=RC
Hi: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在中国开办画廊?您最喜欢哪个城市的艺术氛围?
RC:我在上海开设艾可画廊(AIKE DELLARCO)单纯是因为我希望在中国直接介入当代艺术领域,选择上海是因为那时候这是最吸引我的城市。
Hi:还记得你第一次到中国的感觉吗?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兴趣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呢?
RC:我从2004,2005年开始和中国艺术家接触。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待我去发现的新世界,它让我有急于去更多了解它的冲动。
Hi:以外国人的思维在中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在画廊经营中呢?
RC:我不觉得有“作为外国人”的问题。跟许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环境对外国人很友好。在国外运作一间画廊,就像运作其他商业,需要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与周围人们形成平衡的交流对话,去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这一点很重要。

2013年李姝睿个展“问景”展览现场
Hi:你更喜欢介绍中国艺术家到外国,还是将外国艺术家介绍给中国?为什么?
RC:我喜欢介绍各种艺术家给各种不同人群,这才是真心有意思的。
RC:我喜欢介绍各种艺术家给各种不同人群,这才是真心有意思的。
Hi: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否给了您想要的?
RC:我当初在中国开画廊,是因为希望进入一个欣欣向荣富有活力的环境。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环境没有让我失望。
RC:我当初在中国开画廊,是因为希望进入一个欣欣向荣富有活力的环境。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环境没有让我失望。
Hi:作为国外画廊,您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什么?劣势呢?
RC:作为在上海的意大利画廊主,可能我的咖啡机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不过我肯定不能泡出最好的普洱茶。

日本艺术家小西纪行在艾可画廊的展览现场
Hi:您与中国画廊的关系如何?您最欣赏哪家中国本土画廊?
RC:我的确和一些同行保持着不错的关系,与其说是工作方面合作,我们的关系更接近友谊或对他们的敬重,所以不怎么属于专业范畴。
RC:我的确和一些同行保持着不错的关系,与其说是工作方面合作,我们的关系更接近友谊或对他们的敬重,所以不怎么属于专业范畴。
Hi:作为外国人,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及其市场?
RC:我从来不会考虑“中国当代艺术”,而是按照“在中国的当代艺术”思考。
Hi:您认为中国本土画廊在哪些方面有些欠缺?整个当代艺术市场环境有何欠缺?
RC:这个比较难讲。在任何地方运作画廊都会有许多困难。我曾经在意大利开画廊,只能和意大利做比较。也许中国的画廊系统更难以预测,但这只是因为这个体系更加年轻,更具活力。没有绝对意义的短板,这些可以同时被看做最好的机会。
Hi:您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前景?
RC: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