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秉卿 春在枝头已十分

作者:滕昆图片提供:玉兰堂 2018年6月19日 专题人物
艺术家 颜秉卿
艺术家 颜秉卿
讲话慢条斯理的颜秉卿显然是一个对技术十分自信的人。在他看来,时间会让所有困难的技巧成为司空见惯的技术。上个个展三年之后,颜秉卿展出了自己对坦培拉这种最古老的油画技法的尝试,在这里,他综合了作为艺术家的个人对绘画艺术的回溯与推进,“可变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艺术家如是说,这同时意味着,“不变才是永恒”,“不变”久已存在,“不变”就在身边。

 
夏天的下午绝对不是采访的好时候。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颜秉卿喝掉了一大杯冰卡布奇诺,又要了一瓶冰镇啤酒,服务员问他要不要加冰,他反问人家,瓶装的怎么加冰?
 
瓶装啤酒能不能加冰,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对颜秉卿来说,技术也从来不是问题。在艺术的世界里,技术当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是我们谈惯了“思想解放”,喜欢追逐“放飞自我”,热衷于探讨“精神高度”,却也容易忽略作为艺术世界门槛的“技术”——这是艺术家的审美基础,也是创作下限,艺术家要成就艺术,必须得过“技术”这一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恰恰是通过锻炼可以进步的技术,才推动艺术整体的前进。
颜秉卿 春在枝头已十分
颜秉卿 春在枝头已十分
颜秉卿 春在枝头已十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讲话慢条斯理的颜秉卿显然是一个对技术十分自信的人。在他看来,时间会让所有困难的技巧成为司空见惯的技术,“技术只会越来越简单,技术难度一定会因为熟练而变得简单”,他如是说。通常而言,自信的人都格外放松,面对绘画,颜秉卿总在寻找一种放松的“舒服”状态,敏锐捕捉技法与绘画之间最内核的关系,就像一定要追问瓶装啤酒怎么加冰一样,在绘画方式的选择中有的放矢,让技术简单化,让创作舒服化。
《捏泡泡》 40×40cm 木板坦培拉 2016
《捏泡泡》 40×40cm 木板坦培拉 2016
《戳泡》 80×100cm 木板坦培拉 2016
《戳泡》 80×100cm 木板坦培拉 2016
《岛》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岛》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不过这种“舒服”往往只是想当然或者“回头望”时的一点惬意,创作总归是一个“舒服与不舒服,满意与不满意”交替的过程,“今天看着好好的,明天再看就觉得恶心”,艺术家灌一口啤酒老老实实的说,“不能恶心,就要来回改”。创作显然不会永远是一个舒服的过程,在这样较劲的过程里,画面里突兀的棱角被磨平,缺失的氛围被补充,画面成为画面,作品成为作品。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颜秉卿技术上的“自信”被画面中的叙事冲淡,不太暴露。这倒不是 “韬光养晦”,而是自我认知十分清醒的颜秉卿的真性情——不知道比喻是否恰当,反正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太在意才华这种东西,据说长得好看的人也从来不信什么可以靠脸吃饭,大概都是一个意思。
《逞威风》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逞威风》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挨打》 30×25cm 木板坦培拉 2018
《挨打》 30×25cm 木板坦培拉 2018
这让艺术家颜秉卿看起来是一个有些异类的职业艺术家。这种与众不同,既来自于他对技术的自信,也来自于他对个人的清醒认知。正是太相信自己不大可能重新接受“每天擦一排笔,每天洗一排笔”的典型油画艺术家生活,又对征服不同技法怀有信心,才让他的职业生涯看起来“分寸感”十足,一步步走来,足印扎实,实有章法,从丙烯到坦培拉,从场景化到神秘感,在技法与画面感觉上,颜秉卿留下多重线索的可能性。
《烫》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烫》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摸屁股》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摸屁股》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三年前在个展“荷尔蒙”中,颜秉卿呈现的充满想象力和荷尔蒙的世界,以新奇的视角和动荡的构图让人们更为关注他脑海中的幻想,那些臆造却又现实的场景,那些激烈并且紧张的对峙,以绘画的方式描述一个又一个故事,那些故事紧紧扣题,“踩点给分”的话,几乎篇篇满分——颜秉卿将那个展览中展出的作品,视作一种“命题作文”式的创作,以“荷尔蒙”为题,颜秉卿交出的是一份几乎与每个人都相关或相关过的青春图景、欲望都市,画面中细长的造型与跳脱的色彩、无处不在的细节与对故事瞬间的把控,共同显示着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与志趣所在,在混合了欢乐与紧张情绪的画面里,脂粉气与汗酸味含混不清,杂乱却昂扬的生命力在如同梦境的色调中盘旋升起,萦绕在画面中挥之不去——或许这正呼应着颜秉卿对“题材”的控制力,来自自信与放松,来自个人化的艺术语言的控制力。
《点火》 80×6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点火》 80×6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点炮》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6 
《点炮》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6 
三年之后,颜秉卿展出自己对坦培拉这种最古老的油画技法的尝试。在这批作品中,颜秉卿试验了新环境下更适合自己的坦培拉技法,呈现不同于传统坦培拉的新画面,在这里,颜秉卿综合了作为艺术家的个人对绘画艺术的回溯与推进,“可变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艺术家如是说。这同时意味着,“不变才是永恒”。
《飘扬》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飘扬》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风筝》 30×25cm 木板坦培拉 2017
 《风筝》 30×25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在这里,颜秉卿的幽默感仍然布满画面,另一方面,或许因为技法的原因,画面中氤氲更多神秘的气息,那些在“荷尔蒙”中司空见惯的冲动与鲁莽,在这组作品中被转化为胸有成竹的调侃,在不大的尺幅中,暗伏满篇的细节,创作方式带来更为细腻的画面的同时,也带来更为丰满的表现力,在这一系列新作中,艺术家尝试着新的叙述方式装备画面语言,让故事后味更足,意境更深。

 

从创作方式上看,颜秉卿向绘画的传统更近了一步,但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绘画向前走了一大步。新鲜感终会成为喜新厌旧的牺牲品,又有多少人寻春不见春,不知枝头已十分?

《亚当夏娃》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亚当夏娃》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摘果》 10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摘果》 10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Hi艺术=Hi   颜秉卿=颜

 

 

 
 

材质只是一种状态

 

 

 

Hi:从上个展览到现在,三年的时间主要有哪些变化?

颜:这次作品全部是坦培拉材质。

 

Hi:为什么想到尝试这种材质?

颜:材质只是一种状态。我自己不太喜欢油画这种材料,主要是洗笔太麻烦,画起来程序性也太强。坦培拉也是在尝试中,慢慢找到了一点感觉,我觉得坦培拉是一种很朴素的绘画,甚至很“粗糙”,但是也有“难度”,不至于画得很“随便”,画的时候也会更纯粹。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最传统、最古典的那种方式来画,而且我觉得也没有必要那么严格地遵守步骤,我想还是用自然的状态去做好一些。

《大龙卷》 100×11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大龙卷》 100×11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龙卷之1》 30×25cm 木板坦培拉 2017
《龙卷之1》 30×25cm 木板坦培拉 2017
《龙卷之2》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龙卷之2》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Hi:受到了哪些前辈大师的影响吗?

颜:我最近看安吉利科比较多,或者说就是比较早期的画家们。他们在画面里考虑的东西特别简单,画面非常干净利索,不像后来,各种元素越来越多,画面越来越花哨。其实艺术史这么多流派,有些东西是始终没有变过的,比如“造型”,我想这种没变的东西才是应该去学习的,老研究“变化”,那做出来的就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东西。我觉得艺术家必须要有自己的“造型”能力,而不仅仅是“塑造”能力,这是一种美感的形成过程,一定是慢慢的过程。

《拍蚊子的手》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拍蚊子的手》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喂水》 40×4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喂水》 40×4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要警惕作品与绘画无关

 

 

Hi:三年也就出来了三十多件作品,这批新作的创作过程开心吗?

颜:不会,画画很累,画完之后就是身心俱疲。不过我觉得画画就是这样,虽然很累,但是不是体力上的累而是脑力上的累,这种状态会让自己明确感到越来越好。至于作品数量,我其实一直很努力在画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产量不是很大。

《金鱼》 17×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金鱼》 17×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善事太子之见》 25×9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善事太子之见》 25×9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Hi:技术上的难度吗?

颜:技术这种东西只会越来越简单。我想如果是从表现形式、或者某一种创作技法上来说,刻苦一点、用心一点,一般五年内就可以得到技术上很高的标准了,而且会越来越轻松,因为越来越熟练。

《两只老虎真奇怪》 40×40cm 木板坦培拉 2015
《两只老虎真奇怪》 40×40cm 木板坦培拉 2015
《东郭狼》 100×11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东郭狼》 100×11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Hi:熟练不是好事吗?你更追求新鲜感?

颜:这种新鲜感应该就是自己对作品的态度吧,要警惕作品与绘画无关。创作不应该是特别轻松的事,太轻松就没东西了,但是也不是说要刻意的复杂,比如罗斯科,他一直在研究两块颜色之间的关系,是他对“关系”的深入理解让他可以那样不断地进行,别人模仿他的形式,也研究两块颜色,就很容易落入“极简主义”,与罗斯科的关注点是截然不同的,也是很容易被装饰化的。

《猫域》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猫域》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猫园》 113×13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猫园》 113×13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Hi:但是看你之前写过的自述,好像不喜欢“麻烦”。

颜:有些可以让自己进步的东西,再麻烦也要去做。当然有些“麻烦”根本没有必要去做。有些规范会失去鲜活的感受,过分程序化的东西就不够活泼。

《无题》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无题》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8
 

 

 
 

好作品本来就有神秘感

 

 

Hi:平时的灵感来源是怎样的?你会有一个素材库吗?

颜:我也不知道灵感怎么算,有时候晚上想睡觉,偏偏脑海里面一直闪现一些画面,搞得也睡不着,只能下床把这些想法都勾下来,这算不算灵感?素材库一定是有的,大概有五六本,平时勾的一些场景。

《观火》 25×9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观火》 25×9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怪相》 80×60cm 木板坦培拉 2015
《怪相》 80×60cm 木板坦培拉 2015

Hi:什么东西会特别打动你?

颜:可能有很多。不过就我的画面而言,有时候会考虑一些动作,某一个刹那的动作,能不能形成画面结构。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只要有画面结构,我就可以继续完善,最终把这件作品完成。很多艺术家说画着画着就没什么东西可画了,我却觉得好多东西都可以画,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去画。

《天使也是孩子》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天使也是孩子》 25×3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天使在野》 30×25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天使在野》 30×25cm 木板坦培拉 2017

Hi:靠想象吗?

颜:首先要符合自己的“美感”,另外不会为了满足叙事的明确性去盲目的添加。

 

Hi:所以你更关注“画面感”而不是“叙事性”?

颜:原来可能是“叙事性”考虑的多一些,但是那也要找到有画面感的动作。现在越来越觉得某个动作足够有表现力就好,就是“叙事性”和“画面感”的比重不一样。在早期的创作中,有时候会借助一个“题目”来组织画面,但是现在我觉得画面里有一两个动作比较好就足够了,不会有刻意的叙事了,画就是一幅画,带入感不用那么强了。

《牛斗》 110×10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牛斗》 110×100cm 木板坦培拉 2017 
《平衡》 130×113cm 木板坦培拉 2016 
《平衡》 130×113cm 木板坦培拉 2016 

Hi:新的作品感觉更有神秘感。

颜:以前也有一点吧?其实我觉得,好的动作本身就有一种神秘感,好的作品也是,比如丢勒的兔子,那么简单的造型,就是有一些魔幻的感觉在里面啊。

《撩》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6 
《撩》 60×80cm 木板坦培拉 2016 
《惊》 74×63cm 木板坦培拉 2018
《惊》 74×63cm 木板坦培拉 2018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