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作者:张朝贝 2022年3月17日 专题人物
有些艺术家是活跃在不断刷新的排行榜中的,有些艺术家的名字则不那么经常亮相,但其作品每次在展览中出现总给人会心一击。刘雨佳无疑属于后者。所以当我看到她入围《Hi艺术》年度年轻艺术家,稍稍有些惊讶。在百度百科的词条上,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身份是:四川籍画家,可能在大众意义上成为一个影像艺术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事情吧。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不同焦距的边疆风景

如果不是那个并不合适的百度百科标签,我差点误以为刘雨佳是新疆艺术家。从2016年的《黑色海洋》,到2018年的《远山淡景》,再到2021年的《寻宝》,她的很多作品都与新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些作品中对于石油能源、库车王妃及西域考古、玉石生意等话题的关注,都精准地抓住了关于这片边疆之地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并非刘雨佳在拍摄之前就已经预设的凭空想象。2015年底,她第一次来到新疆克拉玛依地能源工业基地,偶然的机会拿到了拍摄许可,以摄影师的身份去拍摄一个月。没有脚本,也没有明确的拍摄计划,刘雨佳和摄影师每天从早上拍到晚上,积累下大量的素材。无论是混合着戈壁和雅丹地貌的荒凉风景,还是磕头机重复运动忙碌的人造景象,都让她感到新奇、陌生和疏离。
在2018年完成的《远山淡景》中,刘雨佳将镜头对准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女性。她记录下曾经的末代库车王妃坐在被精心设计过的室内空间里,扮演着自己早已不存在的身份,如同吉祥物般与游客合影,以及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尽管这仍然延续了刘雨佳对于边疆这一地理和人文概念的关注,但她更感兴趣的是,那个虚构的空间与一位女性的命运的交织,现实本身浮现出的一个虚构的维度。
刘雨佳的作品似乎以不同的焦距,将边疆和西部的全景和特写拉至我们眼前,但仍然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她没有选择将这片土地的奇景以粗暴直接的方式陈列出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是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带着女性艺术天然的感性直觉,以若即若离的旁白文本让人沉浸在她的个人化处理与感受之中。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黑色海洋》38分35秒 单频电影(彩色、有声) 2016
《黑色海洋》38分35秒 单频电影(彩色、有声) 2016

影像艺术家的工作状态

刘雨佳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时间并不算长。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9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之后,她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画廊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直到2013年才开始第一件作品的创作。
在不到10年的艺术生涯中,刘雨佳的创作不算高产,自2016年首次到户外拍摄《黑色海洋》以来,主要长片包括《柯兰岛》《远山淡景》《寻宝》《手的沉默》等五部。在此之前,则是一些在影棚拍摄的《光》《终结的进程》《第三人》等作品。事实上,到底什么时候成了一个艺术家?刘雨佳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在她那里,艺术家更像是一种工作状态,创作的时候就是艺术家,不创作的时候就是其他身份。
如果按照这种衡量方法,很多时候刘雨佳似乎都算不上一个艺术家的状态。创作之于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她享受每隔一段时间就出去旅行,漫无目的地拍摄。很多素材拍完之后可能会搁置半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读书、看电影,直到找到剪辑的灵感。
在阅读愈发碎片化的今天,我们大多数时候似乎只能通过手机上的三四张截图了解一个影像艺术家的作品,远非绘画和雕塑那样直观。尽管如此,刘雨佳的作品在学术和市场上都反响不俗。在影像艺术的这道窄门里,已经在画廊和非营利机构举办过重要个展的她,仍然是幸运的。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2015年11月,刘雨佳在克拉玛依拍摄《黑色海洋》
2015年11月,刘雨佳在克拉玛依拍摄《黑色海洋》

等待一个意义出现

刘雨佳上次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个展,已经是2017年的事情了。为了准备那次展览,她跑到泰国柯兰岛打算拍摄一个跟海滩风景有关的影像作品。但是那里的风景根本不是她原本想要的样子,于是在最终的方案里,她找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司机拖着一只充气天鹅在海岛上漫无目的地骑行。拍摄了20多天后,摩托车司机反复问她“为什么我每天拖着这只充气天鹅到处跑?”他觉得这让自己非常丢脸,因为岛上的亲戚朋友们都在嘲笑他。刘雨佳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在等一个东西让这个片子成立。”
后来,她偶然遇到了一个流浪汉,流浪汉向她讲述起自己怎样从一个黑帮老大的儿子以及一个成功的商人,命运一路急转直下,最终变成流浪汉的经历。刘雨佳把他的讲述作为画外音放到了《柯兰岛》的影像里,她觉得自己终于等到了那个没有任何预设的“意义”出现。
《柯兰岛》14分47秒 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7
《柯兰岛》14分47秒 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7
“刘雨佳:海滩,幻想一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17
“刘雨佳:海滩,幻想一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17

作品中的北方气质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系的刘雨佳,身上并没有明显的川美艺术家气质。朋友们评价她的作品时说,有北方的气质。从拍摄克拉玛依的《黑色海洋》,到聚焦库车王妃的《远山淡景》,好像的确如此。2021年,她在外交公寓12号空间的个展“边疆宾馆”,将《远山淡景》的作品片段,分别实施在这套同样处于某种边缘状态的公寓的厨房和两个卫生间里,展现了“王妃”身份之外,一个普通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除此之外,刘雨佳还将自己尚在制作过程中的新片《寻宝》空间化地呈现在外交公寓之中。这件作品的素材来自于她2019年去新疆和田拍摄的风景、远古遗址和玉石交易,在影片的旁白文本中,融入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古发掘与探险活动的部分日志文本。她根据斯坦因在中国西北地区考古的档案在外交公寓里复原或者说虚构了一顶帐篷,以及斯坦因地工作台、地图、放大镜和摄影档案。
这个过程给了刘雨佳新的启发,新长片《寻宝》在展览之后很快完成了。我们的采访就是从她的展览和新片聊起的。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寻宝》53分14秒 单频4K录像、彩色、立体声 2020-2021
《寻宝》53分14秒 单频4K录像、彩色、立体声 2020-2021

边疆宾馆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2021年你在外交公寓12号空间的展览“边疆宾馆”受到了很高的关注,这个项目是怎么开始的?

刘雨佳(以下简写为刘):这个展览最开始并不在计划内。2019年我就拍完了新片《寻宝》的所有素材,打算剪成有一定叙事结构的单屏录像作品。后来和外交公寓12号空间的彭晓阳老师聊起这个片子,他觉得我可以尝试在外交公寓做这个展览。因为我之前没有做过场域性的作品,所以觉得可以尝试一下,相当于是把《寻宝》空间化地处理和实施在外交公寓的各个空间里。这个过程跟在剪辑软件的时间线上剪一个片子的逻辑不太一样,在空间实施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想法,展览做完之后,片子也很快剪完了。
Hi:“边疆宾馆”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是指乌鲁木齐的边疆宾馆吗?

刘:“边疆宾馆”在现实中,是指乌鲁木齐的边疆宾馆。当然在展览中它是一个隐喻性的过境空间,这跟外交公寓的性质有某些相似之处。当然“边疆宾馆”也是我接下来要创作的方向之一,我会拍摄新疆的一些宾馆,它们大多都有很复杂的历史渊源。除了乌鲁木齐的边疆宾馆,还有一个在喀什葛尔,它是以前英国驻喀什葛尔的领事馆,现在变成了涉外宾馆。
Hi:可以谈谈《寻宝》这件作品吗?它最初是怎么来的?

刘:我2019年去新疆和田拍摄,出发点是去拍那两条河床。从昆仑山发源的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它们是季节性的河流,到秋冬的时候就干涸了,夏季从昆仑山洪水里冲积下来的玉石堆积在河床,秋冬季节就有很多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去挖玉。这个过程中我也去拍了一些沙漠里的佛教遗址,到了后期剪辑的时候,我找到了国际敦煌项目,它们收录了斯坦因当时在中国西北地区考古时所拍摄的大量黑白档案照片,斯坦因发掘过的几处遗址我也去拍摄了。所以我觉得也许可以把“玉石”和“文物”这两部分内容放到一起,形成一条“寻宝”的线索。
Hi:最后形成的片子跟最开始拍摄河床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吗? 

刘:河床只是一个出发点,我拍摄素材的时候不会提前预设一个主题,只是有一个切入点。最开始的工作就是累积素材,拍完之后再去考虑剪辑结构和叙事。选择河床或者玉石这个切入点,或许是从2016年的《黑色海洋》开始,除了风景之外,我对“地表之下”也很感兴趣,即人类活动跟“地表之下”的深层连接。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刘雨佳:边疆宾馆”外交公寓12号空间展览现场,2021
“刘雨佳:边疆宾馆”外交公寓12号空间展览现场,2021

从风景到人文

Hi:《黑色海洋》是你第一件拍摄新疆的作品,当时拍摄的契机是什么?

刘: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拍摄许可,以摄影师的身份在克拉玛依拍摄一个月时间。最开始是从风景的角度出发的,可以看到镜头里全是一种风景明信片式的构图,那时候完全被克拉玛依的风景和地貌吸引住了,并没有想过“西部”或“边疆”这些概念。
Hi:无论是克拉玛依的石油,还是和田的玉石生意,或者是库车的末代王妃,这些拍摄都是你个人的兴趣吗?什么样的场景会让你觉得有趣?

刘:比如说《远山淡景》是源自我的一次旅行,当时到了库车王府听说有位末代王妃在那里跟游客合影。我对那个合影留念的空间很感兴趣,背后那面墙上都是库车王家族成员跟国家领导人、政界、军界的人物的合影。我觉得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居的话,那么房间应该是由女主人来布置的。我对这一点很有疑虑,我问她的时候,她说整个客厅都是由当地宣传部门布置好的,我立马意识到那是一个虚构出来的空间,她在这个空间里扮演一个早已不存在的身份和角色。这种现实本身浮现出的一个虚构的维度很有意思。
Hi:这个片子最后是怎么拍的?拍了些什么?

刘:我想用一种记录的方式去拍她,但由于现实原因,总共只拍了两个下午。因为拍这种特殊人物需要上报宣传部,博物馆也不允许私下拍摄她。第一次只拍了半天。我知道肯定不能再上报了,所以第二次又私下单独找她拍了半天,拍她去裁缝店、布料店等很多日常生活场景,但这些素材最后没用在正片里。因为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片子跟纪录片的差别是什么。如果是一个人物纪录片的话,拍两个下午肯定是不够的。我更关注的可能不是一个人物本身,而是那个被精心设计出来的空间和她的命运所交织出的一个虚构的维度,以及支撑这种幻象背后的复杂原因。对我来说,精确的选出场景和她生活中的某些时刻就足够了。
Hi:这个片子你觉得目前想说的都说完了吗?以后还会继续跟进吗?

刘:还可以继续跟进,只是要等到一个契机。比如我已经拍到了她跟游客的合影、她在空间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场景,如果继续拍的话,可能要等到她和博物馆签订的工作合同到期。合同到期之后,她就不需要再扮演王妃的角色,那个时候她的命运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远山淡景》38分26秒 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8
《远山淡景》38分26秒 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8

不需要文本也可以读懂作品

Hi:2017年你去泰国拍《柯兰岛》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突然拍一个热带岛屿?

刘:那时候要准备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个展,当时读了一本W.J.T米歇尔的著作叫《风景与权力》,非常受启发,里面有一篇文章《海滩(幻想一种)》,讲的是海滩作为自然跟人类文明交接的区域,在今天的消费主义社会,背后的资本主义消费和欲望逻辑。这篇文章的标题也用于了我个展的标题。当时我就萌发了要去泰国的海滩拍作品的想法。
Hi:在那个展览中,还有一些关于海滩的灯箱动画。

刘:我研究海滩的时候,找到了澳大利亚悉尼在1960年代发布的一个海滩禁令,用几幅图像明确的告诉你在海滩上不能做什么。比如不能裸体,所以有一幅图像是两个裸体的女孩的背影,还有不能妻妾成群,所以有一幅图像是一位阿拉伯的男子身边围了一群身着泳装的女性……这些禁令画得让人啼笑皆非,但又让人有蠢蠢欲动的欲望。
《生活并不意味着安逸,这是在让事情更难办》四频GIF动画装置 彩色、无声、循环 2017
《生活并不意味着安逸,这是在让事情更难办》四频GIF动画装置 彩色、无声、循环 2017
Hi:那么从《黑色海洋》到《柯兰岛》,再到后来的《远山淡景》《寻宝》,你创作的关注点有哪些变化?

刘:《黑色海洋》是从风景的角度切入;《寻宝》的关注点发生了一些变化,层次更多一些,我会从地层的深层时间切入,更多关注一些媒介性的东西,比如风和沙、废墟上的陶片,它们比风景更细微和具体,勾连起消逝的历史和当下。画外音的内容使用了考古学家斯坦因和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当年的考古日志作为影像叙述文本的基础。他们的写作大抵都是从考古和记录的角度进行的,非常理性、克制。但我更偏爱他们写作中少有的带有情感性的叙述,比如斯坦因遭遇了一场沙尘暴,他的身体对疼痛的感知,比如他发掘出了巨大雕像,但无法带走,只能拍照记录之后进行回填,这让他非常伤感,像是经历了一场真正葬礼。我也比较关注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
Hi:无论是个展“海滩,幻想一种”关于风景与权力的关系,还是《寻宝》中的旅行叙事,你的作品有很多文本阅读作为支撑,对于观众来说会有理解的壁垒吗?

刘:我觉得不会。我的作品其实挺简单的,虽然背后有相对复杂的工作,我也追求一种精妙或者复杂的叙事结构,但最终还是会用一种非常简洁的方式去表达。我喜欢这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就算观众不提前阅读任何文本,也能轻易地感知作品在表达什么。
Hi:到目前为止哪部作品最让你满意?

刘:新片《寻宝》还比较满意,它的层次和复杂程度,的确要超出我以前的所有作品。
刘雨佳:边疆风景的N个关键词
《手的沉默》19分50秒 单频4K录像(彩色、立体声) 2021
《手的沉默》19分50秒 单频4K录像(彩色、立体声) 2021

只有影像这种媒介可以满足我

Hi:你最开始的创作用的就是影像这种媒介,为什么选择影像?

刘:我喜欢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和香港电影,所以很自然地使用了影像,它融合了图像、音乐、声音、时间,还有叙事,好像只有这种媒介可以满足我。
Hi:对于影像创作而言,最耗费精力的是哪个阶段的工作?拍摄、写作和剪辑的时间是怎样的?

刘:其实拍摄比较简单,我比较享受拍摄的过程,拍摄就像一种旅行写作。经常是拍完了我都不知道片子要剪成什么样,所以拍完之后才是真正痛苦的工作的开始。我需要顺应素材本身所呈现的一个图像的逻辑去想象去虚构,然后是文本写作、剪辑和配乐的工作。最耗费精力的可能是剪辑和文本写作阶段的工作,需要反复去调整图像和文本的关系。
《剃须》1分35秒 单频4K录像、彩色、有声 2020-2021
《剃须》1分35秒 单频4K录像、彩色、有声 2020-2021
Hi:能够单靠作品生存吗?

刘:以前要接一些剪辑方面的工作。但这两年作品好像卖得不错,也会有制作费,可以专心去创作。
Hi:现在的创作节奏是怎样的?还是跟着展览走的吗?

刘:以前有个展的时候,可能需要跟着展览时间的节奏走,但后来觉得这种方式特别赶,所以就放弃了,完全按照自己的创作节奏去工作,作品累积到一定时间再去安排个展。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