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民营美术馆的发展之道
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无疑已形成一股热潮,但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无论是起步时间早晚、还是地域归属问题,国内的民营美术馆也面临着各自的尴尬,因此“求新”变得愈发重要。2015年今日美术馆打造“未来馆”这一事件正是表明了民营美术馆开拓新模式的决心;在今年的Art Central艺博会中,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旗下艺术商店的亮相,也为美术馆的“新玩法”开拓了眼界。
如今,国内的民营美术馆已经在各自发起机构背景、所在城市的区域特点及自身学术储备、核心推动者专业阅历等基础之上,已经初步或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方向定位与运营之道。尽管不比一级市场般竞争激烈,不需要在挣扎于的艺术市场的“滔天巨浪”中,但创新已成为美术馆不可或缺的生存发展之道了,无论是基于吸引赞助资本,抑或是自身发展前景。扩充藏品种类和数量、举办多样化的公共教育活动、出版刊物、建立线上平台、进行多样化跨界合作、提供多方位基础设施……民营美术馆不再只着眼于作品的展出,而变得更加服务化。
至此,《Hi艺术》调查了20家国内私营美术馆的相关数据,关于美术馆的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015年,有8家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场次少于20场,占调查样本最多;有4家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场次多于201场,占所调查比重的20%,其中以今日美术馆的428场为首;出版刊物方面,除了未透露的数据外,各私营美术馆以1-2次、3-5次居多,各占30%,6-10次、11-20次的出版次数为其次,且所占比例较为均衡;仅有今日美术馆以110次是出版数一枝独秀,“叱咤”调查图表……
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私营美术馆的发展也需要企图和“野心”。勇于尝试、乐于挑战永远都是美术馆发展的“试金石”。正如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所说“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不断去接纳,美术馆不是只需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就够了。”的确,作为美术馆运营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观众,我们是美术馆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美术馆服务的受益者。因此关于未来,我们不由得期待:在步入明天的道路上,我们能在美术馆遇见越来越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