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君 痴迷细节的骨灰级宅男

崔君
在Hi21新锐艺术市集上,14件作品在VIP预展当日即被抢购一空,才带到现场的第15张作品还没来得及签合同也已被预订。但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年轻艺术家在两年前曾想放弃艺术创作,挣扎于画画的理想与生存问题之间,在一个男人30岁的时候这确是一次艰难抉择与严酷考验。他就是崔君。
崔君1982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他说自己会拿笔的时候就在画,小时候看“007之太空城”便去画人物厮杀打斗的场景。他的父母从事的不是艺术方面的工作,对此了解也非常有限,这多少也使他走了不少弯路,不了解西画与国画的区别,只能自学、随意地画,直到高中才有了方向,甚至在当时他根本不知道还有一种叫做各大美院“附中”的中学。在一家私立艺术高中的苦读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然而英语这一拦路虎使他未能如愿考入理想的美术学院,选择油画专业也是亲友认为“画得像照片一样才是画得好,手都可以伸进去。”

《超载》50×60cm 布面丙烯 2013
质疑与挣扎
当时崔君考入吉林艺术学院油画系。大部分时间崔君都在坚持学院的传统写实油画,大二学校开设了实验素描课,一些受追捧的当代艺术家进入他的视野,他也看过很多与传统学院不同的作品,固有认知遭到冲击,“传统学院的画法很难表达我的想法,这真的适合我吗?”,崔君开始怀疑了,“比如画电影院,写实的思路要求你找模特画素描稿、画现场道具的同时要考虑布置的位置是否合理等。我慢慢觉得写实风格可能并不适合我,我只想集中处理画面内容、表现人的状态。造型、颜色这些方面便不会束缚我了。”
走出校门后崔君来到北京,在宋庄生活的几年,作品是部分写实风格的卡通形象。他几乎不出门,创作也找不到顺畅的出口,又不善交际,对未来感到彷徨,电子游戏、画画、上网是常态生活,他称之为急转弯的转型时期并不顺利,思路没有打开,毕竟学画以来形成的价值观突然被推翻还需时间和实践,他依然在摸索,而这个时期达三年之久。

《电影院》120×90cm 布面丙烯 2013
细节派
促使崔君创作风格的根本性转变,要归功于2008年798艺术区的一个小型展览。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不知名艺术家的小尺幅风景油画,“建筑物墙面的砖缝比相机拍摄的还要精致,细腻”,这与崔君骨子里钟情并纠结于小细节的处女座气质一拍即合,他不倾向于大笔触去刷出形体、结构,初学画画他便喜欢用小笔,他说自己是细节派,用小笔画一幅一米的画,会很享受。
对于骨灰级宅男崔君,这次的走出家门看展览无疑是次里程碑意义的人生大事。宅久了,突然上街,这种强烈的心理和视觉反差刺激了他,可以敏感地留意人们的状态、捕捉出头脑中的灵光闪现。他说,街上都是人,黑压压一片,很有意思,会去猜想并夸张放大人们的职业或社会身份,比如公鸡男、城管、杀手,就像万圣节舞会。后来他尝试着以这条思路开始创作,比如那些在地铁中等车人的作品。在创作风格转型后的初期,画面人物、色调略显僵硬稚嫩。
崔君卖出第一件作品是在2010年,也是在此时作品才开始被人认可。创作材料和工具还不足以令他满意,但画面的精细度已很高,较之前也更为成熟。技法、画面中元素的形状、人物表情看起来也越来越舒服。

《你被包围了,不要做无谓的反抗!》40×40cm 布面丙烯 2013
哀兵必胜
2012年hi小店的艺术品经纪人发现了他,这也开始了崔君与艺术机构的首次合作。他非常用心地去创作,从早上一直画到天黑,开着广播,坐着小马扎,日复一日。
或许是典型处女座追求完美的强迫症使然,崔君不能容忍丝毫“差不多”,从通州来到恒通商务园接受采访之前,还在展览现场修改一处画面微小的颜色破损,对细节的偏执到了变态的地步。Hi21新锐艺术市集的开幕让他直观地感受到了来自市场和观者的反馈。他说,自己在一瞬间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这个结果是超出想象的。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那么自信,“不成熟”是他评价自己艺术创作各个时期作品的常用语,也许正是这种“悲观”驱使他破釜沉舟、一路向前、拼命地画、认真地画。

《双层巴士》60×80cm 布面丙烯 2013
Hi艺术=Hi 崔君=崔
带“小坏“的幽默
Hi:你的作品中比较多见的是车站、电影院等场景,你希望在画面中传达出什么信息?
崔:站台、车站、餐馆、电影院、游乐场等等都属于公共场所,是人际关系发生的平台,其中的人们可能有互动,也可能没有。我想表达一种戏谑和幽默,带着点小坏的味道。但也有人读出来是一群表情麻木的行尸走肉,有人认为画面五彩缤纷很有新鲜感,这些各式各样的解读也是一种有趣的互动。
Hi:你会一直沿着这条线创作下去吗?
崔:目前是这种情况,但不想一直这样,希望加入新的感受、新的思路。
Hi:怎么看待陈飞及其作品?
崔:我没想过有一天可以和陈飞摆在一起被谈论,有人说我是“下一个陈飞”,这让我很有压力,也让我很荣幸。陈飞很优秀,在80后艺术家里成就很高了。我个人很喜欢陈飞的画,他的作品有恶趣味在其中,那股很坏的劲儿作为同龄人我能体会到,我这次有两件作品就有向陈飞致敬的意思,我画的《夜店》也是因为看到他的作品《熊熊的野心》有感而发的。我猜想陈飞应该也是个宅男吧,是个电影宅,哈哈。

《夜·店》 100×74cm 布面丙烯 2013
内心的编排
Hi:画面人物的取材来源于哪里?你倾向于使用什么颜色表现画面?
崔:主要来源于从小到大看过的日本漫画和动画,玩过的游戏,看过的电影,冥冥之中突然想起但记不起在哪里看过的形象或场面,比如头戴纸盒男、公鸡男、小丑等。我早期的作品颜色和形象更偏向动画场景,但自己都觉得不满意,近期相对满意一些。我目前其实没什么倾向的颜色,在未来的作品中画面色调想再沉稳一些。
Hi:你说过,大学期间的学院教育和创作方式不适合表达你的想法?那你认为怎样表达符合你的初衷?
崔:上学时候是模式化的教学,很多时候没有照片和实物是画不出来画的,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又没有能力去找实物和照片素材。后来一想,反过来编也许会更有意思,比如我画一朵兰花,看一眼之后可以不完全照着它画,画的过程中感觉也变了,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在里面,摒弃了很多现实的拘束,这和模式化的创作是不太一样的东西,有意思。

《墙》 50×60 cm 布面丙烯 2013
逼自己去努力
Hi:我看你在lofter上面还有几件很写实的作品,和目前作品风格相差很大。那是什么时候画的?
崔:写实的那两张是我用电脑画的,当时我正准备转行做游戏美工,因为在北京太多年了,也没做出过什么漂亮的展览,光靠当时卖的那点画根本没法在北京生活下去,当时想都要30岁了,再不上班就晚了,正准备写简历转行呢,hi小店就找到我了。hi小店挺帮年轻人的,扶持年轻艺术家,这个平台太重要了,有了这次合作之后我才放弃了犹豫和转行的念头,度过了迷茫期,专心去创作。因为像我这种不是美院出身的、又不喜欢在艺术圈交际、性格又倔的人,只能靠作品去说话了。

《窝》 50×60cm 布面丙烯 2013
Hi:去年你和签约hi小店之后,创作情况是怎样的?
崔:我在2013年初与hi小店签约,去年真挺累的,我签约之前留着莫西干头,画了三张画之后,觉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了,自己剃了光头就变成现在的发型了。《电影院》我画了40天左右,一张完成后休息三两天就继续下一张,去年一整年就是这个状态,过年都没有回家,初一也在画。闲下来会很无聊,逼着点挺好的,可以让我越画越成熟。
崔:我在2013年初与hi小店签约,去年真挺累的,我签约之前留着莫西干头,画了三张画之后,觉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了,自己剃了光头就变成现在的发型了。《电影院》我画了40天左右,一张完成后休息三两天就继续下一张,去年一整年就是这个状态,过年都没有回家,初一也在画。闲下来会很无聊,逼着点挺好的,可以让我越画越成熟。
Hi:你个人认为去年那一批作品,还压抑吗?有刻意去改变吗?
崔:刻意经营了颜色,色调鲜亮了,画面调控上也更稳当了,演员也多了,新的细节也出来了,技法比以前更成熟了,整体氛围上具有了一些正能量。另外,在家画的时候开着大灯,即便画得再暗当时看上去也是亮的,但是挂在画廊中才发现光线很柔和,没有画室里光线那么亮,所以调整了画面色调,画面更明快了,看着也舒服。

《Can I Help you?》 50×60cm 布面丙烯 2013
(图片来源:hi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