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冻 在迂回中前进

采访:曹丝玉 2014年2月23日 专题话题
高地画廊 画廊主 林冻
高地画廊 画廊主 林冻
2010年,由于租金高涨,市场萎缩,位于798北门的“高地画廊”迁至沈阳一家老的印刷厂里,成立了“高地沈阳艺术中心”,他们选择了在迂回中前进。但文化背景、政府政策和消费群体的落差,也让“高地画廊”面临着新的挑战。林冻说,现在的沈阳只是“高地画廊”的分支,他希望在合适的时间,重新回来北京。
Hi艺术=Hi 林冻=林
 
做立足于东北的画廊
 
Hi:高地画廊是几几年成立的?当时为什么会选择798?
林:我们画廊是在2005年下半年成立的,起初的想法并不是做画廊,而是想做一个工作室,当时798的价格没有那么贵。随着798的画廊逐渐增多。于是,我们根据798季节性的客流量,决定在一年的5月份和10月份做两个展览,其他时间用作工作室。我们做画廊的动机很朴素,也没有任何经验,但可以做一些展览,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平台,于是就开始着手做了。
 
Hi:当时高地画廊关注哪些艺术家? 
林:最初我想把它做成798里国内一线的漆艺术家的聚集地,每年就做一两个展览。但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有朋友想要一起合作,于是就把方向定为以东北艺术家为基础的平台了,当然,我们不会局限在只做东北艺术家,但他们的确是推广的重心。
    
Hi:这算是高地画廊最初的定位吗?
林:对,基本上是这样。我们不像程昕东他们这些有海外背景的画廊,资源都是国内的,而且是自己在独立运作,没有经验,考虑的事情很多,画廊的运营也并不规范。但是我们的态度很虔诚,想要为艺术家服务,给他们提供平台和机会。
高地画廊  杨光个展
高地画廊  杨光个展
从798到沈阳印刷厂

Hi:高地画廊的资金来自哪里?
林:资金全是自筹,全靠我们自己。

Hi:大概有几个人在共同参与个事情?
林:两三个人,是自筹式地做一些艺术项目,获得一些利润,然后投到项目里。

Hi:高地画廊什么时候搬离了798?出于怎样的考虑?    
林:2010年,5年的房租到期了。我们也是二手房东,租金涨得厉害,画廊面积又大,资金压力非常大,再加上管理成本,我们有些难以承受了。这个时候市场也开始缩水,加上尤伦斯、佩斯这样的国际机构进驻798,对我们也造成了无形的压力。当时我们更看重文化理想和艺术态度,但画廊是个经营场所,就得考虑盈亏、生存和发展。如果一直是自己往里投钱,是投不起的,我们本来也不是商人,是艺术家,很多事情就超出当时的能力范围了。

Hi:于是就迁去沈阳?
林:对,延续了“高地”这个名字,搬回了沈阳。起初,我是没有考虑过要搬回沈阳的,由于2011年春节我在沈阳见了朋友,聊到沈阳的一个老的印刷厂,有许多跟文化产业有关的机构已经搬去了那个厂的院子里。我去看了其中的一个空间,觉得还不错,可以把高地在北京的经验和成果拿到那边继续下去,于是就搬了过来。
在路上:高地画廊青年艺术家推广项目
在路上:高地画廊青年艺术家推广项目
艺术产业需要政府的扶持
 
Hi:那个印刷厂算是沈阳的一个文化艺术产业区吗?
林:有这个苗头,但是不具备做文化艺术产业区的条件。而且也是因为我们的进驻,才让它有了文化艺术区的面貌。
 
Hi:政府会对这样的文化园区有政策上的扶持吗?
林:我觉得政府现在只是一种观望的态度,实际的好处却没有多少。他们只是把印刷厂的院子收拾了一下,铺了铺路,其他没有什么投入。虽然政府对文化产业很感兴趣,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资金状况也不是太好,加上不太了解这个行业,所以一直是在带有迟疑的态度下观望着我们。
 
Hi:现在的印刷厂和你2011年回去的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吗?
林:这两年沈阳的很多的艺术机构都在成长,尤其是2013年,出现了很多艺术机构和空间,这是一个好的状态。大家开始对艺术感兴趣,势头不错,我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沈阳是省会城市,它应该有一个4—5万平米的地方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现在像以前的钟厂和铁西区都在拓展这个领域。但是还要一步步来,毕竟还要看政府的态度,因为他们对这个行业不了解,所以有迷茫和迟疑,想做事情又怕出问题。
在路上-高地画廊青年艺术家推广项目
在路上-高地画廊青年艺术家推广项目
回到文化的中心地带

Hi:现在高地画廊在沈阳面临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吗?不同于在798里的资金困难。
林:当然有。众所周知,北京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数要比地方多很多,换句话说,潜在的发展机会也要多很多。而且从受众的层面上来讲,两地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也相差甚远,这种差异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

Hi:沈阳还是有地域性的局限。
林:对,这种情况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二线城市的收藏体系有他自己的面貌,价格及品质都会偏低,大概这是我们面临的一种困境。

Hi:经营那么多年,放弃是很可惜的。
林:对,因为我当时也想在798重新找空间,重新启动。但是798的物业管理的条件很苛刻,而且合同只能签得很短。在这种很不公平的条件下,我选择了沈阳,相当于高地在沈阳的分支,它还是叫“高地沈阳艺术中心”,但是总机构不会在沈阳,只是做一个分支。
    
Hi:也就是说高地还有可能重回北京?
林:有可能,这个要看我们的资金状况还有机会吧,希望它的大平台还是在北京。

(图 / 高地沈阳艺术中心)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